石嘴山碳纤维布
石嘴山碳纤维布
  • 供应商

    北京华坚恒固工程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报价¥44.0
  • 最小起订10件
  • 发货期限自付款之日起1日内发货
  • 供应能力100000件/每周
  • 样品免费提供
  • 所在地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南园1号楼8F
  • 联系电话13716004423
  • 联系人林洲
  • 信息详情

 

联系方式:13716004423林工 一、碳纤维布结构加固技术简介 粘贴碳纤维结构加固技术是指采用高性能粘结剂将碳纤维布粘贴在建筑结构构件表面,使两者共同工作,提高结构构件的(抗弯、抗剪)承载能力,由此而达到对建筑物进行加固、补强的目的。碳纤维增强聚合物是由环氧树脂粘高抗拉强度的碳纤维束而成的。 二、使用碳纤维布加固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a、强度高(强度约为普通钢材的10倍),效果好 b、加固后能大大提高结构的耐腐蚀性及耐久性; c、自重轻(约200g/m2),基本不增加结构自重及截面尺寸;柔性好,易于裁剪,适用范围广; d、施工简便(不需大型施工机构及周转材料),易于操作,经济性好; e、施工工期短(本工程实例仅用一月);因此,碳纤维结构加固技术在混凝土结构方面已产生较大的效应。 碳纤维加固技术适用于各种结构类型、各种结构部位的加固修补,如梁、板、柱、屋架、桥墩、桥梁、筒体、壳体等结构,要求基层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于c15即可;另外,砖砌体的某些力学性能也可以用碳纤维进行加固。 三、碳纤维布加固的原理 用于建筑结构加固的碳纤维材料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其抗拉强度一般为建筑用钢材的十几倍;但是,碳纤维材料织成碳纤维布后,其中的各碳纤维丝很难共同工作,在承受较的荷载时,一部分应力水平较高的碳纤维丝达到其抗拉强度并退出工作状态,以此类推,各碳纤维丝逐渐断裂,直整体破坏。而使用粘结剂后,各碳纤维丝能很好地共同工作,大大提高碳纤维布的抗拉强度,故碳纤维加固必须使碳纤维布中的碳纤维丝能共同工作,因此粘结剂对碳纤维布的加固起着关键的作用,它既要确保各碳纤维丝共同工作,同时又确保碳纤维布与结构共同工作,从而达到加固的目的。 四、碳纤维布加固技术在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已较成熟,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受剪承载力 碳纤维布对构件抗剪的贡献类似于箍筋的作用,与混凝土共同承受剪力。另外,碳纤维布具有对核心混凝土的约束作用,并能承担拉应力,防止主筋过早屈服,抑制剪切裂缝的出现和发展。因此,碳纤维布可以明显提高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受剪承载力,增强构件的变形能力。影响受剪加固效果的主要因素有碳纤维布的材料性能、碳纤维布的宽度和层数、粘结剂质量、粘贴质量、剪跨比、加固前构件的受荷情况、锚固方式等[2、3]. (2)提高受弯承载力 由于碳纤维布具有抗拉强度高的特性,可以将碳纤维布粘贴在构件的受拉表层,使之与混凝土共同承担拉应力,以提高构件的受弯承载力,达到加固补强的目的。粘贴碳纤维布后,受弯构件的受弯承载能力明显提高,的抑制了裂缝的开展,构件的变形能力和延性性能得到显著改善[4].影响受弯加固效果的主要因素有碳纤维布的材料性能、碳纤维布的宽度和层数、粘结剂质量、粘贴质量、加固前构件的受荷情况、纵筋配筋率、构件截面尺寸等[4、5]. (3)提高抗震能力 由于碳纤维布能够约束构件的开裂,提高构件的刚度和抵抗变形的能力,当需要提高构件的抗震能力时,亦可用碳纤维布进行增强和增韧。尤其对于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和受轴向力作用的钢筋混凝土柱,往往要求进行构件的抗震设计。采用碳纤维布粘贴于梁柱节点范围,或对钢筋混凝土柱进行包裹,可以明显改善结构中混凝土构件的延性,增加耗能能力,具有良好的抗震加固效果[6].此时,应考虑轴压比、碳纤维布用量、配箍率、长细比等因素对碳纤维布加固构件的变形能力和抗震性能的影响。 (4)提高抗疲劳能力 对于承受动力荷载或重复荷载的构件,设计时要求具有足够的抗疲劳性能,抗疲劳能力的大小与其截面尺寸、配筋率、纵筋类型和荷载级别等有关。用碳纤维布进行钢筋混凝土梁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的加固,经200 万次重复荷载作用后,加固构件的强度和刚度不会降,也不会发生剥落和脆断现象[7].如果采用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的形式,预应力碳纤维布的存在,使构件中纵筋的应力幅值有所降,减少了发生疲劳破坏的可能。而始终处于高应力状态的碳纤维布具有良好的抗疲劳性能。其综合效应使所加固构件的疲劳寿命大大提高,疲劳变形有所减小,构件的疲劳抗裂性能得到较大提高,从而延长构件的使用寿命。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找找去看到的,谢谢!
  • 您可能感兴趣
查看更多
    小贴士:本页信息由用户及第三方发布,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请仔细甄别。

客服QQ:387759492 投诉与建议:387759492@qq.com
©2016-2024  找找去  zhaozhaoqu.com 版权所有:南京兆芮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6046726号   苏公网安备 320104020002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