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铁黑750
氧化铁黑750
  • 供应商

    广州市诚彩化工有限公司

  • 报价面议
  • 品牌
  • 型号/规格
  • 执行标准
  • CAS
  • 所在地广州市天河区黄村王园路15号启星商务中心A座107房
  • 联系电话020-89854060
  • 联系人杨世石
  • 信息详情
品牌 型号/规格
执行标准 CAS

 

四氧化三铁   编辑 同义词 氧化铁黑一般指四氧化三铁 四氧化三铁,化学式Fe3O4。俗称氧化铁黑、 磁铁吸铁石、黑铁,为具有磁性的黑色晶体,故又称为 磁性氧化铁。不可以读作"偏铁酸亚铁"或"偏铁酸铁[Fe(FeO2)2]",不是氧化铁与氧化亚铁的 混合物,但可以近似地看作是 氧化亚铁氧化铁化合物。 此物质溶于 溶液,不溶于水、 溶液及 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天然的四氧化三铁不溶于酸溶液,潮湿状态下在空气中容易氧化成 氧化铁(Fe2O3)。通常用作颜料和抛光剂,也可用于制造录音磁带和电讯器材。中文名四氧化三铁英文名ferroferric oxide别    称磁性氧化铁、磁铁、吸铁石化学式Fe₃O₄(FeO·Fe₂O₃)分子量231.54CAS登录号1317-61-9EINECS登录号215-277-5熔    点1867.5K(1594.5℃)水溶性不溶于水密    度5.18g/cm³外    观固态闪    点不明应    用制做磁铁、录音机磁带危险性描述不可食用或入眼危险品运输编号UN 1294 3/PG 2目录
  1. 化学式
  2. 全解
  3. ▪ 简介
  4. ▪ 性质
  5. ▪ 结构
  6. ▪ 关于化合价
  1. ▪ 其他问题
  2. ▪ 常见化学反应
  3. 生产方法
  4. ▪ α-Fe2O3的氢气还原法
  5. ▪ 加合法
  1. ▪ 氢氧化亚铁的缓慢氧化法
  2. ▪ Harber法
  3. ▪ 加碱法
  4. 储存方式
  5. 用途
  1. 纳米级别
  2. ▪ 简介
  3. ▪ 反应原理
  4. ▪ 应用
化学式 编辑 四氧化三铁是 的一种氧化物,其 化学式为Fe3O4即FeO·(Fe2O3), 相对分子质量为231.54。 四氧化三铁是中学阶段可以被 磁化的铁 化合物。四氧化三铁中含有Fe2+和Fe3+, X射线 衍射实验表明,四氧化三铁具有反式尖晶石结构, 晶体中从来不存在偏铁 酸根离子FeO₂²-。四氧化三铁,又称 磁性氧化铁氧化铁黑磁铁磁石吸铁石天然矿物类型为 磁铁矿。铁在四氧化三铁中有两种 化合价,为反式尖晶石结构,即[FeⅢ]t[FeⅢFeⅡ]oO₄,氧做立方密堆积。另外,四氧化三铁还是 导体,因为在磁铁矿中由于Fe2+与Fe3+在八面体位置上基本上是无序排列的,电子可在铁的两种 氧化态间迅速发生转移,所以四氧化三铁固体具有优良的 导电性。[1]   全解 编辑 简介 在这里采用问答的方法来解答关于四氧化三铁的种种问题 性质 Q:能否简单介绍Fe3O4的性质? A:黑色的Fe3O4是铁的一种混合价态氧化物,熔点为1597℃,密度 四氧化三铁 为5.17g/cm³,不溶于水,可溶于酸溶液,在自然界中以磁铁矿的形态出现,常温时具有强的亚磁铁性与颇高的导电率。 (也有文献指出Fe3O4的熔点为1538℃,不溶于酸) Q:磁铁用火烧会失去磁性,Fe3O4的磁性受温度影响吗? A:铁磁性和亚铁磁性物质在Curie温度以上发生二级相变转变为顺磁性物质。Fe3O4的Curie温度为585℃。 Q:这几种磁性有什么区别呢? A:可将物质的磁性分为五类: (a) 抗磁性(反磁性):物质中全部电子在原子轨道或分子轨道上都已双双配对、自旋相反,没有磁矩。 (b) 顺磁性:原子或分子中有未成对电子存在,存在磁矩,但磁矩间无相互作用。 (c) 铁磁性:每个原子都有几个未成对电子,原子磁矩较大,且相互间有作用,使原子磁矩平行排列。 (d) 亚铁磁性(铁氧体磁性):相邻原子磁矩部分呈现不相等的反平行排列。 (e) 反铁磁性:在Néel温度以上呈顺磁性;在于Néel温度时,磁矩间相邻原子磁矩呈现相等的反平行排列。 Q:铁只有Fe3O4这种氧化物具有顺磁性吗? A:这是不的,如γ—Fe2O3同样具有亚铁磁性。 不幸的是,在中学阶段,这种物质没有被提及。 Q:为什么Fe3O4有高的电导率? A:可以将Fe3O4不平常的电化学性质归因于电子在Fe2+与Fe3+之间的传递。 结构 【重点】 Q:我们化学老师说Fe3O4可以看成FeO·Fe2O3? A:这种写法较好说明了Fe3O4中含有Fe(II)和Fe (III)。缺点是这种类似复盐的化学式写法容易使学生误认为Fe₃O₄是混合物(或固溶体)。此外,这并不能表明Fe3O4的真实结构。 Q:也可以看成Fe(FeO2)2,即铁酸(III)亚铁(II)?(或称偏铁酸亚铁或铁酸亚铁) A:Fe3O4为反式尖晶石结构,属于立方晶系,氧原子处于立方密堆积结构,一半的Fe3+占据四面体位置,Fe2+和另一半Fe3+占据八面体位置。晶体中并不含FeO22-离子。其真实结构可较好地表示为Fe(III)[Fe(II)Fe(III)]O4 关于化合价 【重点】 Q:Fe3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多少? A:Fe3O4中铁元素的氧化数为+2和+3,其中三分之一是正二价的Fe,三分之二是正三价的Fe,表观氧化数为正三分之八。 Q:化合价与氧化数有什么关系?表观氧化数是什么? A:化合价包括共价、离子价、配位数和氧化数(氧化态)几个概念。当分子中原子之间的共享电子对被指定属于电负性较大的原子后,各原子所带的形式电荷分别称为它们的氧化数。对于Fe₃O₄,氧化数与离子价同义。离子价是在离子型晶体或分子中,或在溶液与熔融盐中,离子所带的电荷。表现(平均)氧化数可直接由化学式决定,有较大的人为因素。与之相对,共价化合物的(实际)氧化数要根据分子的微观结构进行判断。 Q:为何要引入表观氧化数的概念? A:引入表观氧化数的概念是为了使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配平和计算更为方便、快捷。 Q:为何将Fe3O4称作混合价态氧化物而不是混合氧化物? A:这是为了避免出现歧义。若称作混合氧化物容易与氧化物的混合物混淆。 其他问题 Q:Fe3O4是混合物吗? A:不,Fe3O4是纯净物。它的组成大致是固定的,铁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约为3:4. (由于晶体缺陷,原子个数比并不是值,但通常可以忽略) Q:为什么铁丝在氧气里燃烧会生成四氧化三铁? A:通常的解答是比较铁的氧化物的标准摩尔生成Gibbs自由能的大小,得出Fe3O4的热力学稳定性,因此产物是Fe3O4。但此处使用这个方法不太恰当。 较好的方法是通过分别计算比较高温时生成三种铁的氧化物相互转化的反应的摩尔Gibbs自由能变得出结论。已有文献对此进行的分析。 (查阅文献时请注意,ΔG=ΔH-TΔS并不是Gibbs-Helmholtz方程,请勿将两者混淆) Q:既然Fe3O4热力学稳定,为什么在常温下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的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χH2O呢?这不是说明Fe2O3通常容易生成吗? A:其实这也是不严谨的认识。 铁与空气接触会在其表面上形成氧化物,此时,氧化物膜本身的化学组成并非均匀。如一块碳钢可以为三种氧化物膜所覆盖:与金属接触的是FeO,与空气接触的一侧是Fe2O3,中间则是Fe3O4.更确切地说,也许是三种氧化物的饱和固溶体的混合物构成钢铁表面的氧化膜层。 同时,氧化物膜的厚度也视氧化时的不同环境条件而变化。室温下,干燥空气中相对较纯的铁上氧化物的厚度不超过20埃(1埃=0.1纳米)但在潮湿空气中氧化物膜的厚度明显增加,可以看到表面上的锈斑。此时氧化物的沉积是分层的,接近金属的一侧是致密的无定形无水层,接近空气一侧是厚的多孔水化层 事实上,几乎所有实际固体的表面上都存在不同的结构不完整性和组成不均匀性,简单地用标准摩尔生成Gibbs自由能作为判断依据是不合理的。 Q:为什么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Fe3O4和氢气?氢气不会还原Fe3O4吗? A:两个反应发生的温度不同。高温时氢气可以还原Fe3O4,在温度较时,铁则可以置换水蒸气中的氢。同样可以借助计算反应的摩尔Gibbs自由能得出结论。 Q:怎样制取Fe3O4? A:可由将水蒸气通过赤热的铁、FeO的部分氧化或由Fe3O4加热到1400℃以上制得。对于Fe3O4纳米粒子则有化学共沉淀法、溶胶-凝胶法等多种制备方法,下面进行详述。 Q:Fe3O4能否在铁表面形成致密氧化膜?有抗腐蚀效果吗? A:Fe3O4有抗腐蚀效果,如钢铁制件的发蓝(又称烧蓝和烤蓝)是利用碱性氧化性溶液的氧化作用,在钢铁制件表面形成一层蓝黑色或深蓝色Fe3O4薄膜,以用于增加抗腐蚀性、光泽和美观。 常见化学反应
  1. 在高温下,易氧化成氧化铁。4Fe3O4+O2=高温=6Fe2O3
  2. 在高温下可与还原剂CO、Al、C等反应。3Fe3O4+8Al=高温=4Al2O3+9Fe Fe3O4+4CO=高温=3Fe+4CO2
  3. 在加热条件下可与还原剂氢气发生反应。Fe3O4+4H2=加热=3Fe+4H2O
  4. 二氧化氮和灼热的铁粉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氮气2NO2+3Fe=高温=Fe3O4+N2
  5.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2O2+3Fe=点燃=Fe3O4
  6. 水蒸气和炽热的铁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 4H2O(g)+3Fe=高温=Fe3O4+4H2
  7. 和酸反应 Fe3O4+8HCl=2FeCl3+FeCl2+4H2O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生产方法 编辑 α-Fe2O3的氢气还原法 将高纯微粉状α-Fe2O3装入盘中,粉末层不应过厚。将盘放入反应管之后,通入高纯氮气将空气置换出去。接着通过洗气瓶慢慢送入经水饱和的氢气。加热温度在300~400℃(例如330℃)比较适当。确证反应完了(通常1~3h)后冷却,停止送 氢气,再用氮气置换之后,取出样品。水蒸气量不足,加热温度过高或还原过度都会生成FeO,因此必须注意。提高洗气瓶温度可以增加水蒸气量(40~60℃比较适宜)。以针状α-FeO(OH)为起始原料经加热脱水则得α-Fe2O3。用这种α-Fe2O3可制得针状四氧化三铁粒子。黑色录音磁带是用这种四氧化三铁作为磁带录音媒介。 加合法 将 铁屑硫酸反应制得硫酸亚铁,再加入烧碱和三氧化二铁在95~105℃进行加合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经过滤、烘干、粉碎制得氧化铁黑。 氢氧化亚铁的缓慢氧化法 将含有氢氧化亚铁沉淀的水溶液加热到70℃以上,进行缓慢的氧化,可以得到由棱长大约0.2μm的相当均匀的正八面体或立方单晶粒子组成的四氧化三铁粉末。也可以用输送空气泡作为氧化的手段。还可以用像KNO3那样的氧化剂。 Harber法 操作熟练的话可以得到化学计算组成为Fe3.00O4.00的四氧化三铁,Harber法将220g 20%氨水加到2.2L FeSO4·7H2O水溶液,在断绝空气的条件下煮沸(可以用装有毛细管的圆底烧瓶),在煮沸中加入含有25.5g KNO3的浓水溶液。 加碱法 硫酸亚铁溶液加碱氧化或将铁盐和亚铁盐的溶液按比例混合后加碱沉淀制得。[2]   储存方式 编辑 储存注意事项:贮存于通风,干燥的库房中。包装应密封、防潮。避免高温,并与酸、碱物品隔离存放。[2]   用途 编辑
  • 四氧化三铁是一种常用的磁性材料
  • 特制的纯净四氧化三铁用来作录音磁带和电讯器材的原材料。
  • 天然的磁铁矿是炼铁的原料。
  • 用于制底漆面漆
  • 四氧化三铁是生产铁触媒(一种催化剂)的主要原料。
  • 它的硬度很大,可以作磨料。已广泛应用于汽车制动领域,如:刹车片、刹车蹄等。
  • 四氧化三铁在国内焊接材料领域已得到认可,用于电焊条、焊丝的生产尚属起步阶段,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 四氧化三铁因其比重大,磁性强的特点,在污水处理方面表现出了良好的性能。
  • 四氧化三铁还可做颜料和抛光剂
  • 我们还可以通过某些化学反应,比如使用亚硝酸钠等等,使钢铁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四氧化三铁,用来防止或减慢钢铁的锈蚀,例如枪械、锯条等表面的发蓝、发黑。俗称“烤蓝”。
  • 制作特殊电极。
纳米级别 编辑 简介 四氧化三铁具有铁磁性,如果形成颗粒半径在纳米级别,称为四氧化三铁磁性颗粒。 反应原理 2013来,有关纳米Fe3O4制备的文献大量涌现,一些新型的制备工艺也不断出现。传统制备纳米Fe3O4的方法主要有沉淀法、水热(溶剂热)法、微乳化法、溶胶-凝胶法。新兴的制备方法如微波法、热解羰基前躯体法、超声法、空气氧化法、热解-还原法、多元醇还原法等正逐渐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在相关制备Fe3O4的方法中,新型的表面活性剂、制备体系也都有所突破。表面活性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SDS、PEG、CTAB、柠檬酸、油酸等,用NSOCMCS、聚丙烯酰胺作修饰剂也有于报道。制备体系也相继出现乙醇-水体系、正丙醇-水、丙二醇-水体系等。 1、 沉淀法 沉淀法由于其工艺操作简单成本较,产品纯度高,组成均匀,适合于大规模生产,成为常用的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同时,通过向沉淀混合液中加入有机分散剂或络合剂可提高纳米粒子的分散性,克服纳米粒子易团聚的缺点。常用的沉淀法有共沉淀法、水解沉淀法、超声沉淀法、醇盐水解法和螯合物分解法等。 (1)  共沉淀法 共沉淀法在含有多种阳离子的溶液中加入沉淀剂,让所有离子沉淀。为了获得均匀的沉淀,通常将含有多种阳离子的盐溶液慢慢加入到过量的沉淀剂中进行搅拌,使所有离子的浓度大大超过沉淀的平衡浓度,尽量使各组分按比例同时析出来。 共沉淀原理 其原理是Fe2++2Fe3++8OH-→Fe3O4+4H2O。具体如右图。 沉淀法制备纳米粒子时,Fe2+、Fe3+的摩尔比直接影响产物的晶体结构;溶液的pH值、离子浓度、反应温度等均影响微粒的尺寸大小。如何通过控制反映条件制备晶体结构单一、颗粒尺寸均匀的纳米颗粒是沉淀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外沉淀剂的过滤、洗涤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共沉淀法得到的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多为球形结构,粒径较小(5~10nm)。但由于该反应的温度比较,所以得到的粒子的结晶性相对较差。而且,该法制备的纳米Fe3O4微粒沉淀在洗涤、过滤和干燥时颗粒间易发生团聚,会影响纳米Fe3O4的性能。 (2)  水解沉淀法 水解沉淀法是利用碱性物质的水解释放OH-,常用的碱性物质有尿素、己二胺等,这些物质释放OH-的速度比较慢,在制备纳米Fe3O4微粒时有利于生成颗粒均匀的纳米颗粒,通常这种方法能制备出颗粒分布在7nm到39nm的纳米颗粒。 (3) 超声沉淀法 超声能在溶剂中产生空化效应,产生的空化气泡在10~11秒的极短时间内塌陷,泡内产生5000K左右的高温。该系列空化作用与传统搅拌技术相比更容易实现介观均匀混合,消除局部浓度不均,提高反应速度,刺激新相的形成,而且对团聚还可以起到剪切作用,有利于微小颗粒的形成。超声波技术的应用对体系的性质没有特殊的要求,只要有传输能量的液体介质即可。Vijayakumar.R等用高强度超声波的辐射,从乙酸铁盐水溶液制得粒径为10nm,具有超顺磁性的Fe3O4颗粒。 (4) 醇盐水解法 利用醋酸钠在水中电离生成醋酸根的还原作用,在高压反应釜中180℃左右将Fe部分还原Fe,Yonghui Deng等用FeCl₃醋酸钠和乙二醇在高压反应釜中加热200℃8h即制得了具有超顺磁性的Fe3O4纳米颗粒。 (5) 螯合物分解法 该法原理是金属离子与适当的配体形成常温稳定的络合物,在适宜的温度和pH值时络合物被破坏,金属离子重新释放出来与溶液中的OH-离子及外加沉淀剂、氧化剂作用生成不同价态不溶性的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等沉淀物,进一步处理可得粒径甚形态的纳米粒子。 2、水热(溶剂热)法 水热(溶剂热)反应是高温高压下在水溶液(有机溶剂)或蒸气等流体中进行的有关化学反应的总称。水热法是近十余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制备纳米粉体的合成,用此法所制备的Fe3O4粒径小、粒度较均匀、不需要高温煅烧预处理,并可实现多价离子的掺杂。然而,由于水热法要求使用耐高温、高压的设备,因而此法成本较高,难以实现规模化生产。 水热法制备纳米Fe3O4大多采用无机铁盐(FeCl3·6H2O、FeCl2·4H2O、FeSO4)和有机铁盐(二茂铁Fe(C5H5)2)作为先驱体,以联氨、聚乙烯基乙二醇、PVP等作为表面活性剂,在于200℃的碱性溶液条件下合成。 Shouheng Sun用水热方法制备了粒径可控的超顺磁性Fe3O4颗粒。以Fe(acac)₃为Fe源制备粒径为4nm的Fe3O4颗粒,然后以粒径为4nm的Fe3O4颗粒为晶种,通过控制保温时间等因素分别制备了粒径分别为6、8、12、16nm的Fe3O4纳米颗粒。 Zhen Li等报道了采用常见的FeCl3·H2O替代价格昂贵的Fe(acac)3作为前驱体,制备了Fe3O4纳米颗粒。 Yadong Li等报道了以FeCl3·6H2O、NaAC、EG、PEG为原料制备了单分散性的Fe3O4纳米颗粒,且粒径尺寸可调。 3、微乳化法 微乳化法是指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形成乳液,也是双亲分子将连续介质分割成微小空间而形成微型反应器,反应物在其中反应生成固相,由于成核、晶体生长、 聚结、团聚等过程受到微反应器的限制,从而形成包裹有一层表面活性剂并且有凝聚态结构和形态的纳米颗粒。 微乳液法制备纳米催化剂,具有所需设备简单、实验条件温和、粒子尺寸可控等优点,这是其它方法所不能比拟的。因此,成为纳米催化剂合成中令人十分关注的技术。关于微乳液法制备纳米催化剂方法的研究多集中于对粒子尺寸的控制上,关于对粒子单分散性的控制研究还比较少。 4、溶胶-凝胶法(sol-gel) 该法是利用金属醇盐的水解和聚合反应制备金属氧化物或金属氢氧化物的均匀溶胶,再浓缩成透明凝胶,凝胶经干燥热处理后制得氧化物超微粉的。Sol-gel方法的缺点是采用金属醇盐作为原料致使成本偏高,且凝胶化过程合成周期长。同时,应用sol-gel法制备粒径100nm以下的纳米颗粒还未见报道。 此外,其它制备方法如微波法、热解羰基前躯体法、超声法、空气氧化法、热解-还原法、多元醇还原法等相继有报道。 海岩冰等用FeSO4溶液加入氨水溶液在微波炉中8s即得到黑色的Fe3O4纳米颗粒。Alivasatos等用热解羰基前躯体法制备出了单分散的γ-Fe3O4纳米粒子,此后该法在制备单分散的磁性氧化物纳米粒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Liu等采用多元醇还原法,利用乙酰丙酮亚铁和乙酰丙酮合铂在高温液相中的还原反应制取了直径为3nm的FePt磁性纳米粒子,该粒子在表面活性剂的保护下呈现单分散状态。孟哲等人在室温下pH=10左右的环境中采用氧化诱导、空气氧化Fe(OH)2悬浮液成功制备出高纯度、磁性强、球形分布的Fe₃O₄超细粉体。 应用 在当代电气化和信息化社会中,磁性材料的应用非常广泛。四氧化三铁磁性材料作为一种多功能磁性材料,在 肿瘤的治疗、微波吸收材料、催化剂载体、 细胞分离磁记录材料磁流体、医药等领域均已有广泛的应用,这种材料很有发展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找找去看到的,谢谢!
  • 您可能感兴趣
查看更多
    小贴士:本页信息由用户及第三方发布,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请仔细甄别。

客服QQ:387759492 投诉与建议:387759492@qq.com
©2016-2024  找找去  zhaozhaoqu.com 版权所有:南京兆芮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6046726号   苏公网安备 32010402000227号